隱形的健康殺手!要知道的「肥胖與代謝症候群」

肥胖人口在全球已經日益增加,有數以億計的人因為肥胖而造成營養不良,造成健康的危害了!根據台灣衛福部的報告,台灣的肥胖盛行率是亞洲之冠,其中成人男性每2個就有1個是肥胖或過重,而女性跟兒童的比例就分別是1/3跟1/4。
肥胖跟許多疾病都有密切的關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肥胖者相較於健康體重者,多出3倍以上的危險性會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膽囊疾病、血脂異常、呼吸困難、睡眠呼吸停頓。而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痛風、骨性關節炎、冠狀動脈心臟病就有2-3倍的危險性。最後連乳癌、子宮內膜癌、結直腸癌、女性賀爾蒙異常、多囊性卵巢症、不孕症、下背痛、胎兒畸形、麻醉風險等也有1-2倍的危險性,可見肥胖對健康的威脅真是不容輕視。
我們該如何測量自己是否肥胖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做為肥胖診斷的依據。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公斤)/身高(平方公尺),而台灣肥胖的程度與標準如:表一敘述。
表一、以身體質量指數值(BMI)為肥胖診斷的依據
成人肥胖定義 | 身體質量指數(BMI)(kg/m^2) | 腰圍(cm) |
體重過輕 | BMI<18.5 | 男性:>= 90 公分 女性:>= 80 公分 |
健康定義 | 18.5<=BMI<24 | |
體位異常 | 體重:24<=BMI<27 輕度肥胖:27 <= BMI < 30 中度肥胖:30 <= BMI < 35 重度肥胖:BMI >= 35 |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跟代謝症候群的關係更為密切。除了體重的控制,腰圍的控制也很重要。因為腹部肥胖的人,他們的脂肪都堆在肚子、內臟內,這些脂肪相較於堆在大腿或臀部的,比較不穩定,容易分泌過多游離脂肪酸或一些發炎因子,長期下來會造成胰島素變差,使血糖升高,血管內皮細胞破壞跟發炎,造成血壓高等心血管疾病的產生。根據統計發現腹部肥胖的人約有50%的機率併有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是一群跟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危險因子的群聚,常會一起出現。所以當其中一個危險因子出現,就應該要檢查其他四個是否也存在!20歲以上成人,以下五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三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表二、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危險因子
|
異常值
|
腹部肥胖 | 腰圍:男性≧90公分( 35吋半) 女性≧80公分( 31吋半) |
血壓上升 | 收縮血壓 ≧ 130 mmHg 或 舒張血壓 ≧ 85 mmHg |
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偏低(HDL-C) | 男性<40 mg/dl 女性<50 mg/dl |
空腹血糖上升 | 空腹血糖 ≧100 mg/dl |
三酸甘油酯上升 (TG) |
三酸甘油酯 ≧150 mg/dl |
遠離肥胖,從健康的生活習慣開始
◘ 控制體重:天天測量體重、計算BMI、腰圍。
◘ 健康飲食:多吃全穀類、蔬菜、水果,少吃精製澱粉、加工和油炸、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少吃紅肉、肥肉,多吃深海魚和白肉;少油、少鹽,適量堅果。
◘ 多運動:運動可以燃燒脂肪,消耗熱量,把脂肪轉換成肌肉,建議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心跳每分鐘130下或微喘。
最後的叮嚀
肥胖已經威脅著我們國人的健康,它跟許多的疾病都有密切的關係,我們絕不能忽視它,必須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現在就動手算一下自己的BMI吧!

撰文:亞東醫院 新陳代謝科 林蓉醫師
引用來源:
本資訊來自亞東醫院,想了解更多健康訊息請至亞東醫院官網
❀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 一定要知道的夏日戶外活動常見傷害!
➺ 營養不是敵人,營養過剩才是

撰文:亞東醫院 新陳代謝科 林蓉醫師
引用來源:
本資訊來自亞東醫院,想了解更多健康訊息請至亞東醫院官網
❀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 一定要知道的夏日戶外活動常見傷害!
➺ 營養不是敵人,營養過剩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