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運動的你一定要知道的運動小知識

運動前
Check 檢查:你的體質適不適合運動
運動好處多多,我很希望也鼓勵大家可以抽出時間動一下。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每一項運動,任何運動,都會有體能及生理的限制;因此運動前,務必了解自己的體質究竟適不適合運動、適合哪一類型的運動,以免傷身又傷心。

別太逞強! 12 大NO 激烈運動體質
人人都能運動,但就像手腳有長短一樣,有人適合激烈運動,但有人只適合輕度活動,不能從事衝撞型或風險高的運動。如果你屬於以下體質的人,應該在開始運動前先做好評估,選擇最適當自己的運動。

1. 軟筋體質
每個人的筋骨軟鬆程度,先天就有不同;許多人看到擁有美妙舞姿的舞者,或柔軟度超高的瑜伽老師,無不發出讚歎聲,但站在運動角度,筋軟的人關節韌帶比較鬆弛,而肌肉也沒那麼有力,並不適合從事激烈運動,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拉傷、扭傷現象。
適合的運動:舞蹈、瑜伽、體操……等運動,或其他中低強度的運動。
✽不適合的運動:強度太高或衝撞型球類運動、柔道、跆拳道……等等。


2. 扁平足
正常的腳會產生自然弓形,足弓能夠避免足底神經、血管受到壓迫,腳部運動時,也能減少與地面作用時的衝擊力。若足弓不明顯,腳底與地面接觸面積較大,稱為扁平足,有分病理及生理兩種類型,足弓呈現塌陷狀態,常是體重負荷所引起的生理型扁平足,矯正鞋型改善後,不會影響運動能力,若是病理型造成的足弓塌陷,運動過度會出現足、腿部痠痛、疲勞現象。
適合的運動:自行車、跳高、跳繩、游泳、健身操、氣功、太極拳。
✽不適合的運動:跑步、田徑、籃球、足球……等,需要長時間或激烈跑步的運動。

3. 骨質疏鬆
正常人約在三十歲左右,骨質密度會達到一生的高峰,之後骨質每年便以1%的速度流失,更年期早期的女性每年流失的速度更可能達到2 到3%。骨質疏鬆削弱了骨骼強度,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產生骨折。
所以預防醫學一再呼籲存骨本要從年輕開始,而且要從正確的「負荷」運動開始(即運動過程承受體重或外加的額外重量)。如果已是骨質疏鬆症的患者,要避免從事激烈運動,避免跌倒與衝撞,但仍需進行低度負荷的運動來增進骨質。
✽適合的運動:健走、散步、快步走、慢跑游泳、太極拳、氣功……等負荷低的運動,一星期可走三次,每次三十分鐘以上。
✽不適合的運動:任何衝撞性、容易發生跌倒或意外的運動都不適合。

4. 骨刺/關節退化
長骨刺代表骨頭老化了,當包覆骨頭四周的軟骨或韌帶,受到長期的壓力或損傷,會失去彈性;骨頭缺乏保護後,會出現退化性改變,原本光滑的骨頭表面變得粗糙、有骨刺生成。
關節退化指關節表面的軟骨失去保護效果,就有可能發生痠痛、僵硬、紅腫、積水,這類病患常會有要不要運動的兩難,我的建議是要找出身體能夠承受的活動,以不產生疼痛為原則,以少量多次的方式來運動。
適合的運動:身體能夠承受的伸展、健走、散步、游泳的運動,一周可做五到七次,每次三十分鐘以上。關節退化嚴重的人可先嘗試進行水中運動,以減輕對關節所產生的壓力。
✽不適合的運動:任何衝撞性、容易發生跌倒或意外的運動都不適合。

5. 貧血
貧血就是紅血球數或所含的血紅素減少,常會發生臉色蒼白、身體虛弱、使不上力的症狀,台灣女性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這是鐵質攝取不足所引起的一種貧血。
貧血病人最好不要做激烈的運動,因為運動時的需氧量增加,但是如果血液攜氧的能力下降,身體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就容易產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頭暈目眩的狀況。貧血的人可以做些低強度運動,同時要適時補充能改善貧血的蛋白質、鐵質及葉酸等食物,改善貧血體質。
適合的運動:以低強度的運動為主,如:散步、游泳、太極拳、氣功、土風舞、靜態或動態伸展運動。
✽不適合的運動: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

6. 氣喘
氣喘是一種慢性的呼吸道發炎疾病,由於呼吸道變得很敏感,一遇到刺激就會誘發,而運動也是誘發氣喘的因素之一。
在劇烈運動時,因為換氣量急速地增加,乾冷空氣直接刺激支氣管壁,支氣管因而產生痙攣而導致氣喘的發作。此外,運動環境如果空氣飄浮太多污染物,或運動選手有呼吸道感染時,都可能激發氣喘發作,而慎選運動可以避免反覆發作。
適合的運動:游泳、騎自行車、散步、慢跑、伸展運動,可以採間歇式運動,持續三十分鐘以上。
✽不適合的運動:籃球、足球、短跑、棒球……等運動需要爆發力,且不能有效控制呼吸方式,是較不建議的運動。

7. 肥胖
肥胖的人應該利用運動減重,但體重過重,不僅可能有心血管疾病,還可能關節提早退化。若一開始就從事激烈運動,體力通常無法負荷,更別說每天維持運動習慣,剛開始就可能心臟就承擔不了。
在減肥運動方面,可分兩個層次,第一為全身性運動,主要在改善全身代謝,燃燒全身脂肪;其次為局部肢體運動,改善局部肢體的脂肪堆積。不管是哪一個層次的運動,重點還是在持之以恆。持續進行「有效」的減重運動,才可以有效的燃燒脂肪。
適合的運動:散步、瑜伽、游泳、快走、騎車……等規律性運動,每周運動五天,每天累積三十分鐘以上。
✽不適合的運動:如果可以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基本上沒有特別的禁忌。

8. 懷孕的媽咪
越來越多的媽咪在懷孕期間開始慢跑、跳舞、瑜伽、騎自行車,這對準媽咪和未來的小寶貝都有很好的幫助;但懷孕初期的三個月,胚胎著床並不穩定,不適合從事劇烈或中高強度的運動。
到了晚期的兩個月,胎兒長大了,突然做大量劇烈運動,也有可能引起早產,所以要格外避免及小心。懷孕期間,只要不是劇烈,會造成對腹部壓力的運動都可以嘗試進行。散步或爬樓梯是最推薦孕婦進行的運動,比起跑步,對準媽咪腰腿的負擔較小,心跳也不至於太劇烈。
適合的運動:散步、瑜伽、游泳、慢跑、伸展操,可採分散式運動,單次活動不論時間長短,只要活動量累積三十分鐘以上即可。
✽不適合的運動:在整個懷孕期間都應避免腹部擠壓、劇烈震動的運動。此外,患有合併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孕前有高血壓症狀,曾出現宮縮、陰道出血等流產症狀,有自然流產史的孕婦都不適合運動。

9. 銀髮族群
年紀大了,心肺功能變差,肌力、爆發力變弱,手腳不靈光,眼力與體力都不如當年。根據內政部統計,六十五到八十歲的健康老人,平均每年肌力下降1 至2%,爆發力下降3 至4%,並不適合從事衝撞性高、速度快的激烈運動,避免造成跌倒、拉傷、撞傷等傷害。
適合的運動:健行、游泳、慢跑、伸展操、騎自行車、登山、太極拳、健康操、氣功、土風舞,需量力而為,可採分散式運動,若在運動期間發生身體不適狀況,應立即休息。
✽不適合的運動:衝撞、快速型運動,或讓身體有負擔與疼痛的任何運動。

10. 洗腎患者
一般建議,進行每分鐘心跳率約130 下的有氧運動,對運動效果最好,不過對於洗腎患者來說,身體比一般正常人虛弱,抵抗力也較差,而且長期洗腎病患,常有神經方面的併發症,所以需根據個人身體的狀況從事運動。儘量選擇低中強度的有氧運動,而且規律持續性進行,由於運動耐受力低,要避免從事強度高的運動。
適合的運動:散步、快走、游泳、自行車、太極拳、八段錦,可採分散式運動,單次活動不論時間長短,只要活動量累積三十分鐘以上即可。
✽不適合的運動:籃球、網球、羽毛球這類衝撞、快速型運動,或讓身體有負擔的任何運動。

11. 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
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是奪走國人健康的三大兇手,而多運動就是預防這三大疾病最好的方式之一。但這類患者的血壓、血糖不夠穩定,所以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頻率的選擇要特別小心,需視身體狀況而定,尤其生理狀況及外在環境會影響血壓及血糖的變化,更需要注意運動時的安全性,一有情況不對,覺得頭暈、氣喘、胸悶、冒冷汗,需立即停止動作、休息。
適合的運動:
糖尿病 - 散步、游泳,注意不要空腹運動,要特別保護四肢,不要跌倒有傷口。
心臟病 - 健走、跑步、騎自行車,注意暖身運動。
高血壓 - 健走、瑜伽、慢跑、游泳、登山,注意身體是否有不適感。
不適合的運動:
糖尿病 - 衝撞、快速型運動,或造成高負擔與疼痛的運動。在酷寒與燥熱的天氣、視線不佳的環境下運動,要特別注意。
心臟病 - 高衝撞性的跳躍、登山,以及過於刺激的運動,例如:高空跳傘、雲霄飛車。
高血壓 - 舉重、伏地挺身、高衝撞性的跳躍、攀登高山,還有太過刺激的運動。

12. 體能下降
不服老的人不在少數,總以為體適能和年輕時一樣,追、趕、跑、跳、撞都沒問題,但體適能會逐年下降,即使經常運動的人,肌力、肌耐力、心肺功能一樣不比當年。
台灣有句俗話說: 「頭過,身就過。」說的是最大、最難的部分過了,後面的就不會有問題,我把它拿來作另類解釋:「頭過,身不過。」心裡覺得自己還年輕,可是身體機能卻已慢慢衰退。保持年輕的心態是好事,但如果沒有長時間持續的運動與養生,可千萬不要把自己身體當成是永遠的十八歲。
自覺體能衰退時,務必量力而為,可以先從健走、慢跑、騎自行車這類輕度運動做起。累積身體的強度後,再決定是否要從事中、強度運度,千萬不要貿然進行。


自我按摩
在你身上的疼痛和緊繃的部位自我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疼痛、避免進一步受傷。自我按摩是一種長期的保養,不是等受傷時才開始進行。按摩可以針對運動時主要使用的部位來進行,例如對跑者來說,下肢就是按摩的重點;對重量訓練來說,背部和手臂就很重要。按摩的方式可以針對痠痛的部位,也可以是相對的穴位,單純用雙手,或是利用工具都可以進行。時間不限,想做就可以做,做到讓自己有覺得舒緩輕鬆即可。

簡易放鬆法
運動後,身體會因能量消耗出現疲憊狀態,即時補充飲食、水分會立即改善。有些人會出現痠痛,多半是代謝物堆積在肌肉中刺激到痛覺感受器造成的疼痛,通常幾個小時後會消失。有些人的痠痛卻會在二十四至七十二小時之內持續發生,這是延遲性肌肉痠痛,由於肌肉過量收縮導致肌肉纖維撕裂、破損、發炎現象的痠痛。要緩解肌肉疼痛或縮短痠痛時間,除了上述「主要」的方法以外,還可以利用下列簡單又有效的方式,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放鬆1:拍打
運動後, 大腿、小腿、臀部、上下手臂、肩頸上背部多少都會出現痠脹與緊繃,可以用手拍打按摩的方式來幫助放鬆。拍打的部位,可依照個人痠脹、緊繃的部位施力,力道輕重需以略紅、略痛為主,但注意切勿重力拍打,甚至拍打成瘀血。


拍打肩頸
步驟1:坐在有靠背的椅子。
步驟2:雙手輕握成空拳,左右手交替輕拍、輕揉脖子、肩膀,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交替拍打頸部、肩膀。
注意事項:
‧ 拍打時宜緩、宜輕,拍打時,皮膚會略痛、略紅,但以身體可以承受的力量為主。
‧ 拍打時間約三分鐘。


拍打雙腿
步驟1:坐在有靠背的椅子。
步驟2:雙手輕握成空拳,由上至下在雙大小腿前後、內外側反覆拍打、捏揉,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交替拍打。
注意事項:
‧ 拍打時宜緩、宜輕,拍打時,皮膚會略痛、略紅,但以身體可以承受的力量為主。
‧ 拍打時間約五分鐘。


拍打手臂
步驟1:坐在有靠背的椅子。
步驟2:雙手輕握成空拳,由上至下在雙手臂前後、內外側反覆拍打、捏揉,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交替拍打。
注意事項:
‧ 拍打時宜緩、宜輕,仍以身體可以承受的力量為主。
‧ 拍打時間約三分鐘。


預防傷害5 大招

第1 招:穿對裝備


說明:純棉衣褲吸汗力強,不易散熱,跑步時容易不舒服,建議穿排汗、吸濕、透氣的衣褲。


說明:不建議穿緊身牛仔褲,肌肉無法伸展,還會磨破皮膚。


說明:有人常將休閒鞋、籃球鞋當跑鞋穿,跑步時缺乏避震作用,對腳的負擔很大, 應穿專用慢跑鞋。


說明:厚棉襪不易排汗,長時間穿著跑步,容易引起水泡或香港腳,應穿排汗輕薄襪,或穿五趾襪,既能吸收汗氣、防止摩擦,還能自由伸展。

第2 招:量力而為
1. 初跑者不求跑快,而是學習呼吸節奏,和身體律動相互輝映,初學者步伐慢一點沒關係,重點是每一步都符合身體的節奏。
2. 從四百公尺練習起,持續規律進行,逐漸再增加至一公里、三公里、十公里,再跑半馬、全馬,而不是練跑一個月後就要挑戰全馬、三鐵。
3. 身心疲憊或天氣不佳時,不要逞強跑,若是已報名參加賽事,抱持「志在參加」即可,不要貿然力拼成績。

第3 招:做足暖身
路跑前,務必要做足暖身,千萬不能省略,尤其是動態暖身,伸展筋骨,提高肌肉柔軟度,避免肌肉、關節受傷。

第4 招:鍛練肌力
許多女性路跑者擔心鍛練肌力會有蘿蔔腿,其實提高肌力可以穩定核心肌群,降低運動疲勞或受傷,還可以提高運動表現,更有健康美,即使長跑,腰椎、膝蓋、足踝都不易受傷。

第5 招:專心專注
當你抬起腳步向前奔跑時,就必須專注在每個呼吸節奏、在每一步的伸腿、跨步、踏步、擺動上,越專心在每個動作上,就不會分心、失神,而且會專注在調整身體的平衡,可以降低強出頭帶來的運動傷害。


瘦身操
瘦身操是有氧運動,可以在家、辦公室自行練習,時間長短自己安排,持續規律地跳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基礎代謝率,燃燒脂肪,維持窈窕健美體格。跳瘦身操既簡單又方便,只不過網路教學Youtube 或DVD 裡面的動作,都是經過專業訓練,而且很多動作都會運用到身體的許多大肌群,如果沒有把這些肌群練好,就勉強跟著做,不但不能達到原來運動的效果,還很容易導致膝蓋疼痛、肌肉痠痛,造成身體負擔。

預防傷害5 大招
第1 招:穿對裝備


說明:一般人會在下班或休假時間跟著影片做瘦身操,所以會穿著很休閒。但因不透氣,常會跳得揮汗如雨,很不舒服。也不建議穿緊身牛仔褲,無法伸展。


說明:就算在家裡跳,也一定要穿襪子、運動鞋,提高穩定度,保護足踝。


說明:地板、地磚的止滑、緩衝力差,若地板運動比較多時,鋪上瑜伽墊具有穩定作用,降低運動傷害。

第2 招:做足暖身及拉筋操
在跳瘦身操前,做足動態暖身,可以避免運動後的肌肉痠痛。但是有不少人在做好暖身前,就直接跟著網路或DVD 教學影片開始做,此時關節硬、肌肉緊,動作也無法做得正確,要是過於勉強,就會發生運動傷害。

第3 招:量力而為
1. 跳瘦身操以前,務必要做足熱身,以利身體承受快速轉換的各種活動。
2. 初學者不求快,能做到多少就先做多少,等到融會貫通後,再用正常速度跟著跳。如果發現有關節疼痛、肌肉痠痛時,作一些姿勢微調,或降低力道、動作,避免身體受傷。
3. 若身體的疼痛是不尋常或難以承受,請立刻停止,不要逞強。
4. 跳完後的一至兩天,身體出現痠痛狀況,要做適度的疲勞管理,待身體恢復後再運動。

第4 招:鍛練肌力
如果肌力不足,又操之過急,做了超出個人能力範圍的動作,很有可能會造成身體負擔。

第5 招:專心專注
在家或辦公室自行練習跳瘦身操很方便,但也常受到干擾,無法專注;這不僅影響到運動效果,甚至會因分心造成運動傷害。要能專注運動不被打擾,可以考慮參加由社區或是健身中心開設的瘦身操課程,由專業老師帶領進行。或是選擇不受打擾的環境,關掉所有的3C 產品,專心達到健身目的。


自行車
騎自行車已是全民運動,大街小巷、高山曠野隨意騎乘,身心舒暢又快活。但對於平時缺乏運動、體力不好的人來說,騎乘一、二個小時,難免肌肉痠軟,即使是征戰多年的老鐵馬,若車況不好、疲勞管理不當或天候不佳,仍會出現過度騎車及摔車運動傷害。為了避免造成憾事,從自行車裝備、騎乘過程到運動後的按摩,都應該謹慎應對。


引用來源:


書名 - 國家代表隊醫師教你運動不受傷:這些知識你該知道,運動才能更有效,不再這裡痛、那裡痠
作者 - 林頌凱
出版社 - 高寶
簡介- 百大良醫、國內運動傷害權威 林頌凱醫師 最新力作 讓你運動過後不再這裡痛、那裡痠


❀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 運動營養Q&A之最多人問的問題通通幫你解答之運動篇!
 一起成為灌籃高手:必學活力食譜與運動常識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