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新手無痛進步秘訣!在初期先了解正確觀念來避免運動傷害


對剛換上跑鞋的你來說,跑步的世界滿新奇與未知,但若沒有在此時建立正確觀念,很可能因陷入導致運動傷害。


跑步2週後的
生理變化
心肺功能明顯提升
相信大家剛開始的幾次路跑常出現以下情況:跑1公里就上氣不接下氣、心跳快到不舒服;跑到3公里已經是體力極限,甚至把速度放慢也不會變得輕鬆,只有停下來走才能和緩下來,這是因為入門跑者的心肺功能、呼吸換氣節奏還沒跟上運動強度,跑起來才特別吃力。
但可別因此以為自己不適合跑步,等心臟逐漸適應跑步強度後,心跳頻率就會下降,胸悶、喘不過氣的情況獲得改善,跑步的感覺會更加暢快。一般人大約在1至2週內就能找到跑步的節奏,這段期間也是跑者表現步最大的時候。

增加訓練量
以「先慢後快」為原則
經過兩週練習後心臟功能提升,跑步的感覺變得順暢,逐漸掌握跑感的你應該會想挑戰更長的距離或更快的配速。但身體各系統的進步速度不一樣,肌肉、骨骼這類結構性組織,進步幅度不如心臟那樣立竿見影,若在此時貿然增加訓練量,身體機能跟不上的部位就容易產生疲勞,甚至造成運動傷害。
若想增加跑步距離,廖歆迪教練建議把握「先慢後快」的原則。例如把距離拉長至5公里時,前面的2.5公里先把配速放得比平時還慢,到後半程若還有餘力再略為加快。這不只是配速策略,也是種心理建設,避免被
跑步節奏欺騙而產生傷害。

愈跑愈累?
小心過度訓練
體能提升關鍵——恢復
身體適應跑步節奏後,你會發現用跑步的速度看到的世界與以往不同,這也是促使許多跑者提高跑步次數的誘因。但經過一段時間後,跑步輕盈的感覺卻消失了、身體變得沉重、成績無法進步,甚至提不起勁出門運動。若有以上狀況,就代表跑後的恢復不夠充足,是過度訓練的警訊。
當運動後體能下滑,身體收到這樣的刺激,在恢復期間會把體能提到比原本還高的水平,以儲備下一次的訓練,因此運動後的恢復其實與練習同等重要。但若恢復不足又出門跑步,體能始終無法回到原有的水平,長期下來反而會導致體能下降。

運動後的居家保養
雖然疲勞是運動無法避免的產物,只要掌握幾項保養原則,就能減緩肌肉與關節的不適。跑完冰敷能降低發炎程度,減輕疼痛。跑步後許多液體積聚在下半身,只要晚上睡前躺在床上時把腳掛在牆壁,或穿彈性較緊的壓縮腿套,讓這些液體離開下肢,就能改善循環,降低痠痛程度。
兩次跑步間的恢復期可以做些伸展動作,或利用球類、滾輪器材放鬆肌肉。針對跑後最常痠痛的膝蓋與小腿,廖歆迪教練也示範兩套按摩方式,跑者在家也能自行操作,將身體保養在最佳狀態。

打破節食迷思,運動後也要吃!
有些跑者會希望自己體重輕一點以追求更好的表現,或因抱持「運動後吃東西更容易胖」的迷思而節食,但適量的補給才是打造良好跑者體質的長遠之道。跑步時身體消耗的熱量多來自儲存在肝臟、肌肉中的肝醣,跑步後攝取的營養會用來修復身體、補充消耗的肝醣,而不是轉換為造成肥胖的脂肪,不用擔心運動後補給會愈吃愈胖。
跑完步收操後的一個小時內,要先補充水分、電解質及簡單的醣類,醣類來源可選擇麵包、稍微有點甜度的水果,運動飲料也是不錯的選擇。因蛋白質的攝取會延緩肝醣回補速率,廖歆迪教練建議運動後半小時到一小時間,再補充富蛋白質的食物,才不會影響醣類營養吸收。綜合以上原則,廖歆迪教練提出一套補給流程:跑步後收操時就能開始喝水、運動飲料,補充簡單的醣類營養,收操後洗完澡,再吃份三明治這類有肉、蔬菜水果、麵包的輕食。
日常飲食依照一般營養建議攝取即可,粗食優於精緻食物。廖歆迪教練特別提到,若是麵包成分中有起酥油、植物性奶油等則應避開,這類油脂吃到體內會轉化成反式脂肪,容易引發過敏、導致慢性疾病。


引用來源:


書名 - 好動專刊-跑步running
出版社:台灣角川
簡介:你是認真工作認真生活的人
你喜歡運動、重視健康生活、喜歡親近大自然、尋找有效舒壓方法
你捨得下班、願意投入時間及金錢在下班生活
是為了讓上班時更有充沛活力及創意能量
我們相信.你是好動一族!
一起換上運動鞋一起好動ON the Road、
每次運動,都朝完美的自己更近一點 !


❀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 跑步人心中的夢幻賽事!世界6大馬拉松
➺ 燃脂有一套!你知道步行也能幫助瘦身嗎?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