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齡長者的殺手——「慢性疾病」



急性病和慢性病的症狀與治療
對於小孩或年輕人來說,生病後被認為是可復原的,常見的疾病例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抑或肺炎。這些急性病發生的很快,一般來說是導因於病毒或細菌感染,經過疾病應有的恢復過程或有效的藥物治療後往往可以快速恢復。然而,對於高齡的長者來說,最惱人的健康問題則是例如:關節炎、失智症、心臟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這些慢性病一般來說往往是不可治癒,也會隨著時間惡化下去。一般來說,罹患這些慢性疾病,病因有許多,包括:環境因素、自身生活習慣因素(例如:飲食、有無抽菸、有無運動等)、遺傳因素以及還不清楚的原因。醫師無法治癒這些慢性健康問題,往往僅能減少或減輕它們所帶來的症狀,以及減緩疾病的進展

雖說急性與慢性疾病之間有許多的差異性,然而也存在一些相似性。一個人可能同時罹患急性並與慢性病(通常不只一種),事實上,慢性疾病的存在往往造成長者較容易罹患急性病。例如:假如有一個人本身罹患肺氣腫(一種慢性肺部疾病),則往往較有可能罹患肺炎(一種急性疾病);而一些慢性病的併發症也會導致需要急性病的治療,例如,假如有一長者自身罹患了糖尿病,往往也常見糖尿病控制不良因而引起泌尿道的感染。另外,有一些慢性疾病的發生也是很快速的,例如: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等,而這些疾病的發生往往導因於數年的結果。

慢性疾病通常與降低我們日常生活功能有關
隨者罹患慢性疾病的增加,身體可以去執行日常生活的能力也會隨者降低。基本的生活所需的功能包括:食(進食)、衣(穿衣)、行(移位,譬如下床)以及是否能使用廁所(大小便);而更進階的生活功能則包括:是否能打電話、開(騎)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購物、準備餐食、打掃住家、是否能適當服藥以及處理金錢(理財)等。以上兩種日常生活的評估常用於醫護人員對於長者是否可入住於護理之家抑或聘請照護者所用。

不可諱言的,健保花費在慢性疾病上佔了超過總醫療費用的75%以上。而會罹患這些慢性疾病的原因,除了不可改變(改善)的原因(年齡、性別、家族史)之外,主要罹病原因還是來自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運動不夠、抽菸、喝酒、飲食不健康(太油、太鹹、太甜),而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則是罹患這些慢性病的危險因子。

慢性疾病不容易診斷
首先,長者罹患慢性病,可能並沒有任何症狀(如:高血壓),若有症狀,則常見許多不特定的症狀表現,例如:虛弱、頭暈或食欲不振,其次由於長者往往同時罹患多種慢性疾病,一種新發生慢性病所產生的症狀,常常容易誤以為導因於原本已存在的慢性病;再者,往往服用藥物之後所產生副作用容易誤以為新的問題;最後,很多症狀往往容易歸因於長者年紀大了(老化)。

長者慢性疾病的處置可能是很複雜的。隨者年紀增長,身體會降低處理環境壓力的能力;此外,長者常常同時罹患多種疾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產生多種藥物副作用(例如:止痛藥造成胃出血);另外,有一些病人並沒有遵從醫師的指示以及不清楚自身身體狀況。以上種種,都會增加疾病處置的複雜性。

雖然,隨者年齡不斷增長,長者可能罹患更多的慢性病亦或逐漸降低日常生活的功能,不過,對大部分長者,特別是較年輕的長者,身體依然能維持相對良好的健康狀況。所以,當有慢性病發生時,請配合醫護人員,做好症狀和疾病的控制,以避免疾病症狀的惡化,雖然無法治癒慢性病,我們仍可過一種相對健康獨立的生活。最後,雖然長者罹患慢性病的比例很高。我們知道很多慢性疾病是可以預防的:那就是改變飲食習慣、戒菸、減重以及身體活動(規則運動)。

五大慢性病
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又名冠狀動脈心臟病),癌症、中風(出血性以及缺血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糖尿病。



撰文:亞東醫院 家庭醫學科  石明雄醫師

引用來源:
本資訊來自亞東醫院,想了解更多健康訊息請至亞東醫院官網



❀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講了不記得、學習有障礙... 認識老年人失智症與預防

➺ 我的世界模糊看不清扭曲變形了!談白內障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