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改朝換代也不改變的最高權力象徵


歷史解說:
地點:臺北
年代:1919
建築師:長野宇平治、森山松之助


改朝換代也不改變的最高權力象徵

日本時代的臺灣總督擁有行政、立法、司法和軍權,是殖民地具有絕對權力的施政位階。但初期財政未穩,使用清代留下來的衙門辦公,待財政好轉逐年編列經費,1907年才以競圖方式向全日本募集,選出建築師長野宇平治的方案做為新廳舍的藍圖,再由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修改後定案。總督府屬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安妮女王風格做為樣式基礎,1912年動工,1915年大致完成主體,1919年全部完竣。


安妮女王風格是一種大多用於銀行和商店的商業風格。仿紅磚與白石的帶飾布滿整個建築的立面,發揮串聯立面連續拱圈與對柱、牛腿托架與牛眼窗等繁複語彙的視覺統合作用,眼花撩亂的專有名詞簡單來說就是超級華麗,與周邊商業街區的熱鬧街屋呼應,比起其他國家殖民地總督府,是在全世界中非常特別的案例。


建築構造為鋼筋混凝土樑柱與承重磚牆結構系統,因應臺灣炎熱潮濕的氣候,除了北側房間以外,其餘皆設有前後陽臺,以避免室內受到陽光直接照射。在內院四個角落,從一到五樓皆設有轉角斜切四十五度角的吸菸室,不僅具有保持室內空氣環境潔淨的功能,且能加強整體結構的耐震力。各樓層配置具有剪力牆功能的鋼筋混凝土耐震壁,高達六十公尺的中央塔樓,也是基礎立於五樓樓板,兩側配置大樑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看似紅磚疊砌的外牆,其實是為了延續歷史主義的古典外觀的面磚。

二次大戰末期,盟軍對臺北進行轟炸,總督府遭到嚴重毀損。戰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其整修後命名為介壽館,做為向蔣中正總統祝賀六十大壽的賀禮。

經過數次整修,許多最初的設計皆已無存,在都市發展之下也早就不算是可登高環視臺北的高樓地標,但是儘管政權更迭,做為臺灣人最為熟悉的政權印象,總督府仍是辨識度最高,在社會各界享有高知名度的經典建築。邁入民主時代,建築做為政府象徵,擔當人民表達訴求的對象,從總督府到總統府的權力形象,近百年來刻劃在臺灣人的心目中延續至今。





❀ 您可能會感興趣的文章:

分享至: